回忆|种棉织布,是太康农区的传统 由福建籍商人投建的“河南(太康)润泰纺织服饰有限公司”坐落在太康县棉纺服装工业园区,距张雪琴的家只需20分钟左右车程,很方便。 对于纺纱织布,张雪琴并不陌生。“在俺们年轻的时候,哪个出嫁的姑娘不得学会纺纱、织布?”在张雪琴的记忆里,过去,家家户户条件都不是太好,想穿新衣服、想换新床单,都要靠地里种的棉花,然后再动手纺纱织布。 摘棉花、摇纺车、穿梭子,张雪琴需要纯手工做完这些工序。张雪琴说,一般织完一件床单,都要花费6天左右的时间。 感慨|纺纱织布,从基本技能变成挣钱饭碗 张雪琴站在织布车间里,紧盯着每一个运转细节。她没有想到,过去纺纱织布的这项基本技能,如今会成为养家糊口的饭碗。张雪琴的丈夫在郑州从事装修工作,大孩子在上大学,小儿子跟她在家。家中的5亩田地流转出去,张雪琴来到家门口的工厂务工,每月挣3000元工资,刨去正常开销,还能有1000多元的结余,最重要的是,能在家带孩子,不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。 在张雪琴工作的棉纺服装厂里,有1000多名像她一样的“农民工人”,“过去,俺们妇女除了种地只能在家闲着,现在好了,每月领3000多块钱工资,还能顾家。”纺工王大姐开心地说。 30岁的施连发是福建泉州人,也是河南(太康)润泰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。在他的规划里,企业还要再扩大规模,未来,仅他这一家企业,就能安排太康县2万名富余劳动力就业。在太康县未来路中段的一个的标牌上,密密麻麻写着9家棉纺服装企业的指示路线。 “我们这里有纺纱厂,有织布车间,还有服装车间,一条龙生产线,这边进去是棉花,那边出来就是衣服。”太康县工商局宣教股的王青俊说,这些企业生产的服装与国际品牌接轨,有些纺织企业成为纪梵希、迪奥等知名品牌的供货商,有的成为日本优衣库的订单生产基地。 以施连发的企业为例,目前工厂内共分为织布和服装两大块,每一部分每年都能达到2亿元的产值。“我看好太康这块农区的宝地。”施连发说,未来,他的企业内部还要完善超市、诊所等,就像一个小社区一样。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!
更多相关资讯: 机械设备网